1973年,当我们的国产红旗轿车行驶在国外的道路上,由于没有机动车催化剂和尾气后处理装置,排出尾气不达标,让外国人连连摇头喊“NO”。收到这样的“外交”反馈后,国家看到了在机动车催化剂领域的技术空白。
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研催化”)的前身——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催化开发组成立,从此成为国内最早从事机动车催化剂设计开发的研究机构。
如今,成立于2001年的贵研催化,地处彩云之南,坐拥贵金属研究、机动车催化剂技术的历史底蕴和沉淀。历经国一到国六法规变革,二十余年市场沉浮和潜心研究,贵研催化在自主研发的路上冲破国内机动车催化剂行业被国外供应商“卡脖子”的困局,全面提升了我国催化剂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
夯基垒台 保持主航道持续升级
一直以来,贵研催化瞄准创新驱动靶向,巩固主营业务根基,深耕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在汽车尾气催化转化技术研发、催化净化核心技术、催化转化生产工程技术方面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填补了多项行业技术空白。
面对颗粒物捕集技术空白的困境,攻关团队发扬不惧艰难、勇于战斗的长征精神,仅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成功研发出CGPF产品技术,保障了我国该领域的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安全。
面对跨国公司柴油机氮氧化物净化技术的专利封锁,攻关团队在科技创新的主场上不断深入与突破,凭借着“特别能钻研”的冲劲,在上千条专利织就的专利网中破局而出,成功申报自主专利,彻底扭转了我国催化剂产业在国六柴油车市场的困局。
面对新能源冲击,攻关团队总结多年的研发经验,在混动领域催化剂开发这条新赛道上“超车”成功,成为行业标杆和“单项冠军”。
国六催化剂的开发成功,支撑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领域从并跑到领跑的发展跨越,扛起了保卫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机动车国六排放法规实施以来,累计为近900万辆整车提供尾气处理装置,减排污染物约800万吨。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突破“卡脖子”技术、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云南方案。
岁月交替,贵研催化公司在时间轴中艰难摸索,在机动车污染治理产业刻下一个个成长的印记。时至今日,贵研催化已成为国内催化剂行业的著名品牌,担负着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者的重要使命。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特别提到“稳定燃油车消费,鼓励发展混合动力、低碳燃料技术”。贵研催化公司又迎来新使命和新气象。
“贵研催化在肩负时代责任的同时,保持主航道持续升级,一直在路上。”贵研催化公司负责人说。
“技术研发投入一点不能少”
2019年,贵研催化打出了漂亮的一仗——先于跨国公司,率先推出超低贵金属催化剂技术,实现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在技术降本中的新突破。技术研发的突破在为产品和客户做到极大限度降本增效的同时,还极大提高了污染物减排能力。
这只是贵研催化在数以百计技术研发成果中的一个缩影。诸多成果的实现,是贵研催化一直以来对科研技术的重视与投入。
正如公司负责人所说:“公司发展以来,再苦再难,技术研发投入一点不能少。”
2017年到2019年,贵研催化开始起步开发国六产品的时候,实施除技术研发团队以外核心团队降薪,全力投入和支持技术研发,具有明显的杠杆作用。它的杠杆作用不只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要用必胜的信心去做研发的一种态度、一种担当、一种氛围。
贵研催化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在方方面面均有体现。比如公司每年保障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挑选出骨干党员力量成立技术攻关队,把研发以及其他当期经营发展中存在的核心短板、基础性的共性问题拎出来总结改进;健全和完善对技术人才的保护和激励机制上下功夫,技术团队人员享有公司最高待遇、收入、荣誉以及学历教育等,使公司在设定路径上实现阶梯式持续性进步。
在以技术研发为核心,其他综合管理协同发展的环境下,从2020年开始,贵研催化公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由2016年年底不到5个亿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到2021年超过51个亿,同年为云南昆明市的GDP拉动了0.5个百分点。
走进贵研催化公司的展厅,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于无声中,讲述着我国汽车尾气治理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奋进故事。
未来,技术研发的故事,还将继续。
贵研催化在环保产业的深耕,为加快我国催化剂技术开发进程,填补国内汽车催化剂制造工程化技术的空白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有效保障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安全。
从开启中国催化剂新纪元,到成为催化剂生产“样板间”,再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贵研催化人满是自豪地说:“技术有多远,我们走多远。”
来源:云南网